电流相位测量是怎么样的测量啊?
1、测两个电流之间的相位,是利用相位表的两个卡钳,分别卡在需测电流的导线上,相位表即可显示出两个电流之间的相位。卡钳需要注意极性。
2、用示波器来进行相位差的测量,能测量的最小相角可达5-10度。双踪示波器测量相位差时,可采用直接显示波形的方法。
3、相位角无法直接测得,需要通过计算得来,公式为360°/n(n是绕组数量)。如:若有三个绕组在位置上等分了一个圆周,即彼此相差360/3=120度角。相位角是个相对值(相对于0度相言),而相位差是两个相位角之间的差。
相位干涉法测向的基本原理
1、利用干涉原理测量光程之差从而测定有关物理量的光学仪器。
2、InSAR获取DEM技术的基本原理,是利用具有干涉成像能力的两部SAR天线(或一部天线重复观测),来获取同一地区,具有一定视角差的两幅,具有相干性的单视复数图像,并由其干涉相位信息,获取地表高程信息,从而,重建地表的DEM。
3、干涉原理:指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中重叠时发生叠加,形成新的波形现象。这是从光是一种波(即波动性)的角度来解释干涉现象,对于两束电磁波的干涉,我们也可以将其描述为:彼此振动的电场强度向量叠加的结果。
4、进入干涉仪的三个通道。在每个通道中,信号被分成两路,一路经过延迟线延迟一定时间后再与另一路信号合并,形成干涉信号。三个通道的干涉信号分别经过不同的延迟线,使得三个通道的干涉信号相对相位不同。
5、干涉仪测向体制的测向原理是:依据电波在行进中,从不同方向来的电波到达测向天线阵时,在空间上各测向天线单元接收的相位不同,因而相互间的相位差也不同,通过测定来波相位和相位差,即可确定来波方向。
载波相位测量原理
通过对相位变化进行测量和处理,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和时间同步。因此,总结起来,在GPS中的载波相位测量中,所指的载波具体指的是射频(RF)载波。
载波相位差分原理:测地型接收机利用GPS卫星载波相位进行的静态基线测量获得了很高的精度(10-6~10-8)。 但为了可靠地求解出相位模糊度,要求静止观测一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。这样就限制了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。
载波相位测量 利用接收机测定载波相位观测值,经运算获得两个同步观测站之间的基线向量坐标差的技术和方法。可用于较精密的绝对定位和高精度的相对定位。